香港文汇报(整版):温州炒股大学 学生零花钱炒成公司老板
作者:金融分院 来源: 时间:2015-06-01 浏览:
牛市之中,股票不仅成为人们投资理财的重要渠道,股市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种现象也出现在高校学生之中。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分院裡,学生炒股非常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该分院一个班级有近半学生在炒股,大三整个年级证券开户学生数达到 75%。学校本身设置证券期货等方面的专业教学,而且鼓励学生投身实践。据了解,有学生不仅利用压岁钱、零花钱炒股盈利,在离校前开起投资理财公司,且有该校毕业生利用学校所学,现已成为在全国拥有多家分公司、资金流超亿元的企业老总。

崔译文,温州大学城市学院13金融本1班的大二学生,受父亲影响,他很早就了解并喜欢股市,当他年满18周岁那年便去开了股票账户。“那时我还在读高中,开了股票账户后就用自己1万元左右的压岁钱投入股市。”崔译文说,正是出于对金融的喜欢,家在四川成都的他高考后毅然选择了温大城市学院金融专业,之后便开启了更为专业的炒股之旅,且还得到了长辈的支持与鼓励。
寝室夜谈常成股市分析会在长辈的支持下
寝室夜谈常成股市分析会在长辈的支持下
崔译文目前投进股市的资金有30馀万。当然,在崔译文不断地投入中,发现自己身边炒股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他说,“这个新学期开学以来,感觉身边同学们最大变化便是大家都不太睡懒觉了,都在炒股,一到时间就要看大盘。拿我们寝室6个人,以前就我一个人炒股,现在总共有5个人都在炒股,寝室夜谈经常成了股市分析会。”
炒股盈利组投资理财公司
炒股盈利组投资理财公司
与崔译文相似,该院期货班的大四学生程凯星亦是高中便接触股市,目前已有5年多股龄。据程凯星透露:“我在高三那年入市,那时还未满18岁,是拿着老爸的身份证去开的账户。”他也从日常积累的零花钱起步,并利用炒股的盈利,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投资理财公司。目前,尚未毕业的程凯星已是温州义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专为个人或企业打理资金,其中包括帮助客户资金在股市或基金中获利。据其老师介绍,不久前,程凯星便为一企业打理着超1,000万的资金,现在程凯星的同学也开始管他叫程老板。
大学鼓励实战激发创业热情
大学鼓励实战激发创业热情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分院院长杨福明表示,他们分院共1,400多名学生,目前有50%以上学生都已开通证券账户,而这个比例在开始上证券专业课的大三更是达到了75%。这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学校本身长期致力于证券、期货、期权、黄金、外汇投资等专业教学,经常让学生在“金融创新实验室”进行模拟交易和投资分析;另一方面则是学校还连续7年举行模拟炒股及连续2届进行炒股实战竞赛,使学生对股市有了充分地了解。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允许他们投身专业实践,而且期待更多像程凯星这样的同学 且期待更多像程凯星这样的同学借 用 所 学 而 创业。
李莉:从门外汉变身股评师
李莉:从门外汉变身股评师
今年读大三、经济专业的李莉,出身杭州余杭的一个工薪家庭,在进大学之前对股市毫无了解,但现在的她却从国家政策到股市动态都已颇有见地,而且每天还在微博上分享炒股心得,俨然职业的股市分析师。
李莉说,高考后因为家人的推荐,她当时填报了温大城市学院金融分院。在到学校之前,她对经济和股市几乎一无所知,也从未想过要在如此具有风险性的股市中搏击。但是当进入大学后,不仅有专门开设有关资本市场的相关课程,而且还有炒股的模式试验。“去年 11月,学校开了风险投资学,此时老师也建议我们实盘操作,而此时也恰逢牛市到来,我就将3,000多元零花钱投入其中。”
撰写股市语录分享见解
撰写股市语录分享见解
“我买的第一隻股票是天津港,是一带一路概念。”李莉透露,小有盈馀后,今年她继续将压岁钱投入其中,截至目前总投入约 2 万元,盈利 60%左右。现在,李莉每天会撰写自己的股市语录,分享股市见解,还积极参加校外老股民的分享会。
如今就连家族亲戚也会忍不住找她打听股票信息。“我只是在自己的风向范围内操作,而且我认为即使将来不从事这方面行业,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她也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进行家庭理财。”李莉表示,炒股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听见甚麽就是甚麽。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那才会真正提高自己的投资理念。
旧生唐晟:掌控资金流超亿公司
旧生唐晟:掌控资金流超亿公司
1988出生的唐晟 4年前才从温大城市学院毕业,但现在他已是在全国拥有多家分公司、资金流超亿元的多家资产管理公司老总。据了解,唐晟创业的成功源于他炒股的经验,而现在的创业依然与股市密不可分。
唐晟的家境不错,爷爷是官员,爸爸是商人,从小到大他从没有为衣食担忧过。然而,幸福的生活却一次次被股票“打搅”。1990年,随着企业股份制试点在全国走热,股票买卖也逐步活跃,唐晟家中多人都加入了炒股大军。股市上扬的时候,家裡人都乐滋滋的,然而,一遇到大跌,父母之间就会因为各种小事而起争执。
从那时起,唐晟就在心底埋下了金融种子。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唐晟毅然选择温大城市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从大一开始,他就再没有向家裡要过生活费。他偷偷在大学校园裡卖被子、电话卡,还在大学生创业园开过家教谘询公司。除了日常的生活开销外,懂得精打细算的他还存下 1万多元。
用积蓄和学费投身股场
用积蓄和学费投身股场
大二那年,唐晟瞒着家人,拿着 1万多元积蓄和家裡给的 1.8万元学费进入股市。学校老师每隔两三个月就催他缴学费,每次他都以家庭困难为由推脱。那时,他几乎每天逃课,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股市上,很快变成了炒股老手。学费一直拖到大二快结束,炒股意犹未尽的他才退出,3万元本钱淨赚2万元。
大赛夺冠获投资者青睐
大赛夺冠获投资者青睐
2009年下半年,还在读书的他报名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股指期货大赛,并一举夺得温州地区的冠军。因为成绩突出,一名投资人看中了他,想让他代理操作股票。最初,投资人给了唐晟50万元让他试试,一个星期后,他全仓持有的一隻股票连拉 2 个涨停板。之后,投资人便放心地把 300万元全权交由他打理。成绩最好时,唐晟将300万元做到了1,100万元。
同期,五六家证券公司也向唐晟抛出绣球,最后他选择了西南证券,利用公司的平台认识了很多投资人。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后,2011年,他创办了温州市红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此后又创办了温州富爵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沣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并相继在杭州、绍兴等全国30多个城市开设分公司,特别是上海沣唐金融公司还抓住互联网+的机遇,以网络 P2P为客户提供基金打理、资产配置、股票配资等现代化服务。
在炒股中学习人生哲理
在炒股中学习人生哲理
来自江苏的朱宏还是金融学大一的学生,但近期在股市裡的收益已经翻倍。朱宏说,他从小就看着外婆买股票、买基金长大,对股市也特别感兴趣。比较有意思的是,在2007年上一轮牛市的某天,他看到 K 线出现异常,遂劝告外婆抛出,但外婆当时没有抛出而亏损。这戏剧性的一幕不仅让家人对他另眼相看,也同时大增朱宏对股市的兴趣。
冀觅资本市场激盪感觉
冀觅资本市场激盪感觉
2014年,也就是朱宏 18岁那年的生日,他去证券公司开了账户,也开始投入一些资金。出于对金融别样的爱好,朱宏高中毕业后一心选定温州,选定温大城市学院的金融特色班。到了大学之后,他就用之前投入的钱买了股票。“我到大学后买的第一隻股票是浙江龙盛,因为看好它的未来,我持了3个多月,而这股票也从 15元多涨到25元。”不过,朱宏与许多股民不同的是,他不是为了赚钱而炒股,“其实,我根本没有炒股就是为了赚钱的想法,而仅仅是寻找一种资本市场激盪的感觉,更是学到炒股之外的东西,甚至是为人。”朱宏说,他总共投入 5万元,从去年至今已实现翻倍的利润,于是他就用这些钱给母亲、自己买礼物,并用这些钱去旅游或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追加和盈利。
看好内地期货市场发展
看好内地期货市场发展
“可能也是因为没有那麽功利,我持有的股票才有这麽高的收益。我炒股的心得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坚持初心。”朱宏表示,马云曾说“昨天很残酷,今天很残酷,但是未来很美好,可是很多人就是死在了今天的晚上。”就未来而言,朱宏说不会做股票而是期货,他认为牛市风头过后,证券行业会出现一定饱和,而今后期货行业会有空缺,应该提前抓住机会。因为内地期货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话你知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话你知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温大城市学院金融分院现有金融学、经济学(金融理财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其中金融学专业是浙江省首批新兴特色建设专业。为了提高在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不仅设立有“金融创新实验室”和“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验室”,开展证券、期货、期权、黄金、外汇投资分析和模拟交易实验,还通过“金融特色班”安排每位学生走进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富管理公司及浙江期货行业、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温州市融资担保行业等进行专业实践。
与金融机构合作办学
与金融机构合作办学
同时,学校还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办学模式,不仅将班级直接冠名为“浦发班”、“农行班”等,且直接由冠名的金融机构派专业人员授课。依托行业协会支持,金融分院与浙江省期货行业协会合作举办的全国首个“期货订单班”目前已开办 2届,2015年 6月,首届 28名订单班学员即将走上期货行业岗位。
人才素质获社会认可
人才素质获社会认可
温大城市学院金融分院院长杨福明表示,金融分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办学十几年来,已有 1,500多人到银行、证券、期货、投资等金融机构工作。根据教育评估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 2013年的评估报告,金融分院 2012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为 97.2%,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指数为 70%,两项指标在城市学院各专业分院中都是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