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培养定人才 创新模式重实践
作者:金融分院 来源:金融分院 文/摄 时间:2014-04-10 浏览:
【编者按】根据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贴近社会、贴近产业、贴近国际”的办学思路,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优秀人才,金融分院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突出小班教学、名校名师支持、专业实习等办学特色与理念,开展了金融特色班、名师授课、期货订单班、专业特色实践平台、AFP考证业务等一系列与专业有关的特色办学举措,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不论从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模式,还是到考证培训等环节,金融分院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目前,金融分院已经形成了“双师双技”、“实习三步曲”、“以赛代练与实战模拟”等极具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举措,使广大金融学子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好评。
“双师双向”提技能 校企双方共育人
金融分院从办学之初就非常注重专业实践教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金融分院根据金融机构需求,与金融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力争签订学生就业订单,与金融机构人力资源和业务部门在教学、师资、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教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打造“双岗双能”的教学团队,专业教师走进企业,企业人士走进学校,构筑起本专业领域内外交流与信息共享平台,围绕系列合作项目,实施“工学交替”式教学,让学生不仅学会理论知识,更加能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金融分院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其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非常重视。在教学上,金融分院一直强调“应用为先”的原则,积极推行“理论+实训”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中,同时加大课内实训学时比重。在与温州各金融企业的合作中,各金融行业的精英纷纷到走上金融讲台,传授一手金融知识。在课程设置方面,金融分院还增设了温州区域性特色金融课程,如开设温州民间金融专题、温州经济与金融专题等,让广大金融学子们立足温州,了解温州金融行业情况。
此外,金融分院还要求金融学子们在学校期间,必须深入各大金融行业、机构、公司、单位等进行实践,了解他们的运营模式,真切体验未来职场生活,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来到金融分院,我最喜欢的就是能够经常到相关金融企业去,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金融企业的实际想结合起来,这样非常好。”来自金融分院11级学生沈梦露同学说道。
从2011年到2013年,金融分院承办了诸多与金融专业有关的培训、讲座等,让广大金融学子们了解各种,如“招商证券班”、“期货订单班”等。来自浙江省期各金融行业协会、期货公司、银行、担保等行业的领导为金融学子们进行了金融知识的讲解与培训,得到了广大金融学子们的一致好评。“通过直接与金融相关企业老总面对面的机会,让我们对金融企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未来的就业有了更为清楚的目标。”12金融本1班曾玲同学说道。
目前,金融分院已经形成了学生校内一位老师、校外一位老师的“双师制”,并逐渐形成校企联合培养常态化的趋势。温州新世纪期货温州营业部总经理李嫣,不仅给金融学子们上《期货市场教程》课,而且还担任了金融分院12级经济4班班主任的角色,让金融学子们充分体验双师制带来的好处。2011年,金融分院与温州市担保行业协会签署协议,决定在金融分院成立温州市担保行业实践基地,专门为温州市担保行业及旗下公司等输送大量合格的金融人才。
点滴积累成大器 实习三步收获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金融分院非常注重学生内涵与外延的培养,从“实习三步曲”(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就能够看出来,每一个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
说起社会实践,人们往往会想起暑期的烈日当头,想起汗流浃背行走在某个偏远的农村,或想起在实践办公室的无聊,想起实践单位里人际关系的复杂。但是,社会实践往往能够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加能够锻炼人。“这对从小在百般呵护下长大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和自我锻炼的机会,让我们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初到一个陌生环境的自我调节。”来自11期货本1班的宁晋同学说。12金融本5班的武戈同学表示,为期近20天的在丽水景宁畲族民俗暑期社会实践对他的帮助很大,从头顶着烈日深入畲寨,到怀揣着好奇参观畲族博物馆,每一次都让他毕生难忘。
金融分院的专业实习环节自其办学伊始就作为课程设置的一个重点而开设出来,迄今为止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金融分院专业实习环节从原来经济分院就一直有,我们就是想通过专业实习的环节来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金融分院党总支书记杨福明教授介绍了开展专业实习环节的初衷。“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在非校园环境下,积累社会经验,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金融分院学办孙向林老师说道。
关于毕业实习,目前金融分院已经形成了由学校推荐、企业预定、自我选择等方式融合为一体的毕业实习模式。金融分院几乎所有大四学生目前都在进行着毕业实习,这将是他们进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屏障,因而具有重要意义。“毕业实习作为就业的前期工作而言,已进入尾声,毕业实习则是一个角色转化的阶段,为同学们更好地成为一个就业者做铺垫。”金融分院副院长徐春雷说。
目前,金融分院10级学生共有280多位学生,其中250多位已经在温州或各地进行着实习,他们有的已经成为各单位、公司的试用员工,有的已经对该单位、公司的业务相当熟悉,完全符合一名正式员工的要求。“金融是一个大学科,我们并不清楚怎样的工作适合自己,通过实习可以对金融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为之后从业提供参考方向。”11经济本2班的张艳丽同学如是说,她认为大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于理论,实践是完全不同的体验,而专业实习则把它们更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实践中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
截至目前,金融分院已经形成了以专业实习为基础、毕业实习为重点、社会实践为补充的社会实践体系。自2010年至今,金融分院每年都会举办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参加各种实践实习人数超3000人次,极大锻炼了广大金融学子的实践能力,提升了专业素养。
以赛代练重实践 考证顶岗促提升
金融分院一直致力于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应用性金融人才,通过大力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以赛代练,提高广大金融学子的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2013年12月,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联合了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近十所在温高校,共同举办了温州市首届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来自包括城市学院金融分院在内的共309名参赛选手参加了比赛,大赛邀请了兴业银行、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等相关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担任参赛选手的校外指导老师,让参赛选手们能够真正在感受竞赛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金融专业,为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金融人才奠定基础。
除金融精英挑战赛之外,金融分院还举办了众多极具专业色彩的竞赛。迄今共举办了11期的金融特色班,每期都会举办银行类、证券类、期货类比赛,参赛人数迄今已逾2万余人。参加金融特色班比赛已经成为了金融分院的一个传统,几乎每位金融学子都经历过了类似的专业竞赛,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比赛得到了巨大提升。“参加金融有关的比赛,不仅可以在获胜后得到一笔奖金,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对未来的发展获取自信。”11期货本1班的程凯星同学说道。
未来的金融人才应该是全面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根据金融行业对金融人才“三力四会”( 形象力、沟通力、执行力,会说,会写,会干活,会想)的要求,金融分院非常注重金融学子们的考证培训。从英语四六级,到AFP(金融理财师)证书,再到证券从业资格证,每一项金融分院都会举办类似的培训,以求符合金融行业对金融人才的要求。“现在大部分银行都要求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了,还有有金融理财师的优先,所以考证然后持证上岗是大势所趋,广大同学们必须提早做准备了。”金融分院负责就业的辅导员吴金钗老师说道。
在学校里学习并不能将学习效果最大化,更多的接触社会、接触工作的环境的人,才能够对现实环境有一个真实的了解,才能够学到很多与校园学习截然不同的东西。因而金融学子们通过顶岗实习去到金融相关企业、单位,汲取工作素养,在一个完全没有人庇佑的地方,学会更加坚强、更加努力,最后适应和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金融人才。“金融分院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更给了我们成长的舞台,让我们以专业理论为彩笔,以实践实习为画板,描绘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幅色彩斑斓的人生彩画,感谢金融分院,感谢老师,感谢金融企业。”11金融本2班的王奇颖同学动情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