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院中秋节关爱新生系列活动报道
作者:吴煌煊 来源:经济分院学办 时间:2010-09-25 浏览:
“学子乡情何所寄,又是一年月圆时。”
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难免会有孤独落寞感和思乡情结,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尤其是不远万里异地求学的莘莘学子来说,更是体会尤深。然而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同学们并没有感到孤独。他们已经融入这所新学校,并且正在享受着属于自己大学的崭新生活。
自己动手,创作环保花灯
9月17日至20日,由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经济分院团委发起,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环保花灯制作大赛。通知一出,全院同学反响强烈,从个人、班级、社团到各类学生组织纷纷报名参与。截止19日晚6点钟,活动主办方共收到各式花灯60余盏。这些花灯样式精美,做工细致,而且极具创意。值得一提的事,这些花灯的材料全部是同学们平时生活的日常用品,甚至是废品的再利用。在花灯灯源的设计上,同学们更是有许多奇思妙想,有灯珠、有充电式手电筒、有荧光棒、有储电台灯、热力水杯等。
一名参与此次环保花灯制作的新同学说:“此次的花灯制作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平台。班级同学在一起做一个花灯,使我们班级同学的凝聚力更强了,也加强了我们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更传达了”低碳环保、变废为宝“的生活理念。我们把制作的花灯进行展示,送给亲人、送给老师、送给朋友,寄托我们的思念和祝福。”
“同是一家人”新生茶话会
9月21日下午2点,以“寄思他乡人,温情城院人”为主题的外省新生茶话会在9B304隆重举行。经济分院院长杨福明老师、党总支书记张玲玲老师和部分教师参与了此次茶话会。在会上,杨福明老师代表分院全体师生员工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也祝福新同学们中秋快乐,在城市学院成长成才。张玲玲老师,则结合温州本地的一些人文特色和饮食生活文化向同学们进行了介绍,希望同学们在城市学院能尽早适应,爱上温州、爱上城院、爱上经济。
除此之外,此次茶话会有别于其他普通茶会会的最大亮点在于,同乡师生结对,经济分院省外教师与省外学生结对,并互留电话号码。茶话会上,同学和老师们都分别进行了才艺展示,会议氛围融洽热烈,同学们无话不谈,一下子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拉近了,经济分院成了外省学生的“家”。
此次中秋外省学生茶话会的顺利举行,体现分院领导老师对新同学的关爱,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并通过“师生结对”的模式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
身穿汉服,在校园内办起中秋花灯游园会
“同学,我想看看这个灯谜的谜底,猜对了我不要礼物。”一名女同学兴冲冲的跑到领奖处询问。
“是什么,哦,很可惜,你猜错了。”一名工作人员回答。
9月21日晚7点钟,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新园区内,灯光璀璨,人潮涌动。原来是城市学院经济分院团委发起,大一新学生自己策划、组织的一场传统的中秋灯会游园活动。
同学们在生活区广场摆上桌椅,放上一些水果、茶水,当然少不了月饼,看着明月话家常;有些同学搬出古筝,在现场弹奏数取;还有一些同学则穿起了汉服,游走于灯会各处,赏灯看月,猜谜尝饼。
曲曲古乐绕心间,丝丝乡情传千里。时值中秋,10届新生第一次远离家乡在学校度过团圆节,在琴、月相伴间,不免思想之情渐浓。现场不少人拿出了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一句平安,一句祝福,都说出了自己的眷恋,以及对家的思念。
此次开展中秋花灯游园会活动,让离家在外的学子,感觉到了城院的温馨。精彩的汉服表演,中秋月饼与灯谜也能冲淡念家的思绪,也带给了更多人家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