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学创新,我院开展《宏观经济学》示范课及研讨会
作者: 来源: 时间:2025-10-14 浏览:
为进一步提升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创新基础理论教学方法,10月13日,我院在博雅B205教室组织开展《宏观经济学》示范课及研讨会。
示范课环节中,主讲教师以“居民生活水平度量”为切入点,打破传统宏观经济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居民生活水平地区差异等贴近现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科学刻画生活水平”这一核心问题。课堂上,教学氛围浓厚,学生专注于课堂,凝神倾听。教师先引出人类发展指数概念,再层层递进推导“剔除重复计算后全社会最终产品与服务总价值”的GDP核心定义,将抽象的经济术语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关联;随后通过课堂练习题强化认知,有效降低理论理解门槛,让学生在“从生活看经济”的思维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整个课堂充满了思维碰撞的活力。
研讨交流阶段,参会教师围绕示范课教学效果与优化方向展开热烈讨论。本次研讨会旨在优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GDP 概念教学,探索宏观经济学高效教学路径”为核心,采用集体讨论形式,由乔光舜老师主持,马晓瑜、吴锦顺、陆震等多位教师共同参与,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与方法创新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肯定“从居民生活度量切入”的教学思路,认为该设计不仅帮助学生清晰理解GDP的统计逻辑与现实意义,更培养了学生用经济思维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教师们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后续教学中可增加“居民生活感受与GDP数据差异”的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辩证看待GDP指标的作用与局限性,进一步深化对经济概念的全面认知。
经过充分研讨,参会教师达成共识:宏观经济学基础概念教学需持续挖掘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现实数据解读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推动抽象理论“落地生根”;未来教学中,应进一步强化“从生活看经济、从经济懂生活”的思维培养,为学生后续学习宏观经济模型、应对复杂经济问题奠定扎实基础。
此次示范课研讨会既是我院教师深耕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的具体实践,也是集体智慧碰撞的重要平台。未来,我院将持续聚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以更多元的教研活动推动教师教学能力成长,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实践思维的经济类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贸易学院202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