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学工 >> 党建之窗 >> 理论学习

“青听党音,习语为常”第66期

作者:贺可桢  来源: 时间:2023-12-19 浏览:

大家好!这里是金融贸易学院71号党员之家推出的特别栏目『青听党音,习语为常』。我是金融贸易学院税收系学生党支部的预备党员胡纯纲,本期为大家解读的内容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个人简介

ea4947425e8fcfd341156bd47ff33428.jpg

胡纯纲 

20税收本1

现任:

20税收本1班长

曾任:

温州商学院金融贸易学院创业精英协会 会长

温州商学院金融贸易学院创业精英协会 外联部部长

温州商学院金融贸易学院创业精英协会 外联部理事

获奖:

2021-2022学年获温州商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2020-2021学年获温州商学院金融贸易学院“工作积极分子”

2022年金融贸易学院学风建设表彰“优良学风楷模”

2021-2022学年温州商学院第十届“演绎青春,心理护航”心理情景剧大赛一等奖

习语解读

大家好!这里是金融贸易学院71号党员之家推出的特别栏目『青听党音,习语为常』。我是金融贸易学院税收系学生党支部的预备党员胡纯纲,本期为大家解读的内容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从人类漫长的进化史看,人来自于自然,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演化,成为自然界中唯一能够创造文明的智慧生命。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总体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但人有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就能更好促进人类发展,违背自然就会遭到反噬和报复。进入现代化以后,人类凭借科技的力量大大提高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创造了空前的文明成果,但一度无节制的开发和掠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创伤,吞下了破坏自然的恶果。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代化,才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们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等,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根本大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面向未来,中国在继续推进现代化的征途上,不仅不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会走“你污染我获利”的病态之路,而是走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同时致力于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为保护地球家园提供中国智慧、展现大国担当。

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时事热点

1、2023年12月8日以“多元文明,美美与共”为主题的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省泉州市开幕。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是贯彻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届,永久落户泉州。本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设有“共情之美”“天籁之美”“匠心之美”“和合之美”“炫光之美”五大主题板块12项活动,融合美艺、美音、美展、美舞、美作等。

2、2023年12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修订的《行业标准管理办法》,重点防范利用行业标准限制竞争。新修订的《行业标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利用行业标准设置奖励资格、许可认证、审批登记、评比达标等事项,禁止政府通过行业标准实施排除限制市场竞争,促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同时,还规定了行业标准公开的主体责任,鼓励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行业标准文本,供公众查阅。

3、2023年12月12日国家自主研制的C919及ARJ21飞机于首次到访香港,香港民航处及机管局今日于香港国际机场停机坪联合举行欢迎仪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致辞时表示,这次两架由国家自主研制的民用客机首次访港,充分体现国家对香港航空业发展和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视,更象征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正在由治及兴的新征程上,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 

4、2023年12月13日中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所有船用产品的安装,正式转交给运营方,邮轮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标志着中国已具备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能力,成功摘取全球造船业“皇冠上三大明珠”。

5、2023年12月1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内会见越南国会主席王庭惠。习近平指出,中越政治制度相同,理想信念相通,前途命运相关,双边关系在各自党和国家对外关系中都占有特殊位置。今年是中越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双方要继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越关系,沿着友好合作的道路坚定前进。一是把双边关系引领好,二是把务实合作推进好,三是把问题分歧管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