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学工 >> 党建之窗 >> 理论学习

“青听党音,习语为常”第65期

作者:沈婧怡  来源:金融贸易学院71号党员之家 时间:2023-12-05 浏览:

大家好!这里是金融贸易学院71号党员之家推出的特别栏目『青听党音,习语为常』。我是金融贸易学院国贸系学生党支部的预备党员李芳芳,本期为大家解读的内容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图片1.png

21国贸1       李芳芳

校内职务:21国贸1班长

          22国贸本2导生

         温商数字贸易协会社长

         温州商学院金融贸易学院国贸系学生党支部负责人

         教师助理

获奖荣誉国家级:

1.2022 年 11 月第十六届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全国三等奖 

2.2021 年 12 月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财经素养大赛初赛一等奖 市场营销赛道决赛一等奖 

3.2022 年 11 月获第六届全国跨境电商专业能力大赛(学生组)一等奖 

4.2023年第九届全国高校“智欣联创”外贸单证岗位技能大赛全国二等奖

省级:

1.2022 年 10 月获温州商学院 2021-2022 学年浙江省省政府奖学金 

2.2022 年 12 月获2022 年浙江省高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三等奖 

3.2022 年 6 月获浙江省首届大学生区块链应用技能创新大赛二等奖 

4.2022 年 10 月获浙江省第十二届会展策划创意大赛校赛一等奖 省赛三等奖 

5.2022 年 11 月获得首届典阅杯全国高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能力大赛三等奖 

6.2022年11月获温州商学院2022-2023学年浙江省省政府奖学金

市级:

1.2019 年杭州市国际贸易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2.2020 年杭州市国际贸易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 

3.2022 年温州市创意营销大赛二等奖

4.2023 年 9月在温州市龙湾区、温州湾新区第八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北大科技园”赛区中获得优胜奖

校级:

1.获 2022 学年温州商学院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2.获 2022 学年温州商学院三好学生 

3.2022 年 5 月获温州商学院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赛一等奖 校赛三等奖 

4.2022 年金融贸易学院学风建设表彰总结推进大会获优良学风楷模 

5.2023 年第十八届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校赛二等奖 

6.2023 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中图科信杯”品牌策划竞赛暨(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校赛一等奖 

7.2021 年获温州商学院“卡尔·马克思”杯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校赛三等奖 

8.2023 年 5 月获第三届“商韵杯”大学生应用文征文比赛暨校本优秀文案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9.2023 年 7 月获得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校赛二等奖

10.2023 年7 月获得2023学年先进个人称号

11.2023年11月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12. 2023年11月获第十三届会展策划大赛校赛一等奖

13.2023年11月获2022-2023学年温州商学院优秀学生特别奖奖学金

文化自信自强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深入理解文化自信自强的内涵和意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二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四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五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加应当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共同推进。只有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素养,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